順德均安的牛仔服裝產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,發展至今已有20多個年頭。作為國內牛仔服裝的生產基地之一,均安集聚了紡織、服裝織造以及配套加工企業等1300余家。其中,規模以上企業就多達200家。不過,由于生產成本的逐年升高,均安的一些牛仔服裝企業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。
每年3、4月后,順德均安牛仔企業進入秋冬季訂單下單時節,對于絕大部分仍主營貼牌生產的牛仔企業來說,今年秋冬季品牌訂單量萎縮嚴重,部分企業品牌訂單量甚至下降到以前1/8左右。業內人士分析,品牌訂單銳減,是國內外多重因素作用結果,同時也加劇了牛仔產業轉型的緊迫性。
隨著我國制造業成本優勢逐漸消失,一些中低端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,對于做出口的企業來說,無疑面臨著巨大的考驗,目前中國牛仔出口的優勢是價格,當價格優勢下降,其他優勢還沒形成之時,出口增長停滯甚至下降是必然的。
位于均安沙浦村的鈁奧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等制衣企業,目前有近百名員工,主要為一些國內、外三線以上品牌做代工。該品牌負責人介紹,這與去年下半年拿的POLO訂單(2013年春夏季服裝)基本持平,不過,放大到整個均安,這個品牌的訂單量卻大幅度萎縮,2012年下半年POLO在均安的總訂單量約6萬件,也就是說,今年秋冬季訂單萎縮到約1/8。
德國一家運動服裝出版社的負責人表示,目前國外年輕人對于牛仔品牌的忠實度也在下降,國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,中國的服裝品牌只有找準自我定位,區分于其他品牌,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。提升設計水平、創新面料品質、改進洗水工藝,對于發展牛仔產業很重要,而未來走精品路線、建立自己的牛仔品牌,更加重要。
一位資深的品牌策劃專家談到,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品牌,今年秋冬在國內的訂單都在萎縮,根本原因是終端消費的疲軟。具體來說,國外品牌是因為歐美市場疲軟,國內品牌則是近幾年來,品牌商的盲目擴張,對市場走向的預判過于樂觀,導致庫存量過大。
從事牛仔服裝生產的企業主李清景也在積極調整戰略,在“開源”和“節流”基礎上提高產品技術含量,從而改變以往競爭中只靠價格優勢搶訂單的尷尬局面。今年下半年國內品牌訂單萎縮比較嚴重,他分析稱,國內品牌訂單量減少與多個因素有關,首先是電子商務模式的興起,服裝銷售價格更加低廉,而均安本地企業本身利潤空間有限,并不愿接這類訂單。
“今年均安政府成立了‘廣東均安牛仔服裝研究院’這個公共研發平臺,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研發實力,同時,還建立了‘均安牛仔’的區域品牌聯盟以及集體商標,在均安牛仔逐步提高企業的準入門檻這個大前提下,我會順應這股潮流加入品牌聯盟,提高薪酬水平吸引高水平研發人才為創新技術,提高產品質量!崩钋寰皩τ诰才W挟a業的未來發展并沒有失去信心。
作者:佚名 來源:中國服飾新聞